ds足球比分: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7月28日在 ds足球比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2025年7月28日在 ds足球比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ds足球比分:财政厅厅长 黎家远
ds足球比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s足球比分:批准 ds足球比分:2024年省级决算的决议
(2025年7月30日 ds足球比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ds足球比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ds足球比分: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的报告》和《ds足球比分: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 ds足球比分: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及报告进行了审查。会议同意 ds足球比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提出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 ds足球比分:2024年省级决算。
ds足球比分:人大常委会: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安排,受省政府委托,现就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情况报告如下,请审查。
一、2024年省级决算情况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全省各级各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严格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稳健运行,决算情况总体较好。2024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5.6亿元,为预算的97.5%,增长1.9%;支出13447.2亿元,完成预算的90.6%,增长5.6%。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61.2亿元,为预算的96.2%;支出6025.5亿元,完成预算的88.2%。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1.8亿元,为预算的142%;支出90.8亿元,完成预算的80.5%。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827.4亿元,为预算的101.5%;支出5965.3亿元,完成预算的99.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ds足球比分: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现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4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5.7亿元,为预算的96.3%,下降1.8%;加上中央转移支付6797.7亿元、使用上年结转资金452.7亿元、举借一般债务1064.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5.5亿元、市县上缴收入等357.8亿元,共筹集资金9903.7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1.9亿元;上缴中央等85.1亿元;偿还一般债务82.8亿元;补助市县5955.5亿元;转贷市县一般债务904.2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3亿元;剩余381.2亿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实现收支平衡。
与向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0.6亿元,主要是库款报解整理期在途收入入库;支出增加816万元,主要是根据年终账务清理结果相应调整。
收入决算主要情况是:税收收入844.7亿元,为预算的94.4%。其中:增值税434.9亿元,为预算的91%;企业所得税207亿元,为预算的93.6%;个人所得税63亿元,为预算的97.3%。非税收入131亿元,为预算的111%。
支出决算主要情况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0.3亿元,完成预算的99.4%;教育支出235.7亿元,完成预算的90.7%;交通运输支出168.6亿元,完成预算的95.5%;公共安全支出91.8亿元,完成预算的97.1%;农林水支出80.1亿元,完成预算的71.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1亿元,完成预算的96.5%;卫生健康支出51亿元,完成预算的71%。
2024年省级下达市县转移支付5955.5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5013.4亿元(含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2293.8亿元),占比为84.2%;专项转移支付942.1亿元,占比为15.8%。
2024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的预备费当年未支出,结余34亿元,全部用于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24年初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53亿元,加上按规定转入未使用的预备费34亿元、超过当年收入30%部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28.4亿元、收回的省级部门存量资金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结余188.6亿元后,2024年末余额为306亿元。
2024年省级结转资金381.2亿元,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交通运输、金融和商业服务业方面61.5亿元,教育和科技方面58.6亿元,农林水和粮油储备方面37.3亿元,卫生和社保方面28.9亿元,资源勘探、自然资源和城乡社区方面21.1亿元,文化旅游和体育方面6.4亿元,一般公共服务和其他社会管理方面167.4亿元。
2024年省级上解支出84.7亿元,与向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增加3亿元,主要是会议召开后中央财政通知上解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增值税返还资金3亿元。
2024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2.72亿元,比预算减少0.6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41亿元,比预算减少0.17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1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54亿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65亿元),比预算减少0.35亿元;公务接待费0.12亿元,比预算减少0.12亿元。
(二)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1.9亿元,为预算的115.4%;加上中央转移支付、使用上年结转资金、举借专项债务等,共筹集资金4692.3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0.8亿元;补助市县416.7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务4017.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8.4亿元;剩余68.9亿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实现收支平衡。
与向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加199万元,主要是库款报解整理期在途收入入库;支出未发生变化。
(三)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3亿元,为预算的125.3%;加上中央转移支付、使用上年结转资金,共筹集资金38.7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4亿元;补助市县1.7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3.8亿元;剩余6.8亿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实现收支平衡。
与向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增加105万元,主要是库款报解整理期在途收入入库;支出未发生变化。
(四)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27.2亿元,为预算的101.1%;加上转入社保关系划入资金、历年累计结余资金,共筹集资金13639.9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607.1亿元;上缴中央87.2亿元;转出社保关系划出资金34.6亿元;执行完毕后历年累计结余7911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与向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减少0.9亿元、支出增加0.8亿元,主要是账务处理期据实调整收支。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2024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079.2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531亿元、再融资债券2548.2亿元。省级使用新增债券85.9亿元,主要用于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使用再融资债券74.2亿元,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
2023年末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0269.7亿元,加上2024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079.2亿元、新增举借外债2.6亿元,减去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1322.6亿元,2024年末全省债务余额为24028.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8074.3亿元、专项债务15954.6亿元。
2023年末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329.2亿元,加上2024年省级使用地方政府债券160.1亿元,减去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82.8亿元,2024年末省级债务余额为1406.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76.5亿元、专项债务30亿元。
全省和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向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未发生变化,低于核定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4年省级预算数、决算数及其对比分析,详见决算(草案)表。以上2024年省级决算,请予审查批准。同时,除涉密部门外,省级109个部门2024年部门决算(草案)和2024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已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请予审查。决算(草案)在报省委、省政府审议和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之前,已经省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并根据审计意见作了相应调整。
二、2024年落实预算决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ds足球比分: ds足球比分: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的决议要求,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一)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20亿元支持前沿科技攻关突破行动,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保障机制,投入13亿元支持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运行。聚焦六大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投入53.6亿元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等。重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首批设立先进制造、成果转化和资源能源3支综合基金,优先支持我省缺项多、潜力大、带动强的产业领域。接续实施《ds足球比分: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措施》《ds足球比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稳增长政策,支持培育有根产业、有效投资、有税源的好项目。实施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激励,推动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开放发展等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下达80亿元支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全省汽车报废更新、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过650万件。
(二)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下达35.7亿元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投入55.7亿元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城镇人居生活环境。支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投入178.9亿元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建设、污水管网治理和市政设施完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投入228.5亿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财政投入力度不减。足额落实“天府粮仓”建设年度筹资任务,支持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对全省4.2万户种粮大户予以补贴。支持2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等。投入10.3亿元支持1982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下达市县转移支付5955.5亿元,占市县支出的53.1%,切实增强基层保障能力。对39个欠发达县域实施托底性帮扶,单列落实10亿元财力补助,单列安排206.1亿元化债支持政策额度。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力度,足额落实五大片区特色发展政策资金。
(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债券1542亿元支持180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发挥促投资稳增长作用。投入118.4亿元支持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川藏铁路和绵遂内铁路等加快建设,渝昆高铁渝宜段、巴中至南充高铁、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建成通车。投入198亿元支持康新高速、都香高速等加快建设,打通33条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带动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投入16.2亿元支持乐山机场建设、绵阳南郊机场和宜宾五粮液机场改造等项目实施,提升我省机场航线网络通达性。投入199.4亿元推动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青峪口水库等国家骨干水网工程和亭子口灌区、观口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全力落实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枢纽等重大水运建设项目筹资任务。
(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投入18.8亿元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免费开放全省4700余个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投入12.4亿元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县域和特色区域“双试点”。支持打造《熊猫观察》《了不起的四川》等国际传播品牌栏目以及“金熊猫奖”品牌建设。支持实施康定市跑马山景区文旅融合提升、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景区扩容等30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推动地区文化旅游提档升级。支持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提升,开展“冬游四川”“文旅消费季”等各类文旅消费促进活动1400余场次,打造夜间消费示范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五)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投入8839.3亿元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市低保等保障标准,支持办好30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41亿元落实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促就业政策。投入138.8亿元落实学生资助等政策,支持寄宿制中学、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等重大项目。投入3亿元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投入13.2亿元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老年助餐网络建设、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与市(州)分担责任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投入206亿元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提高“一老一小”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及时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加大残疾人关爱服务力度,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六)夯实美丽四川生态本底。投入超过45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各地开展臭氧及细颗粒物污染协同治理,推进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专项整治,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修复治理。支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1040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治理。支持新造油茶林31万亩、改造油茶林3万亩,建设36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和9个“天府森林粮库”。投入18.8亿元支持开展国有森林资源管护、非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支持开展长江黄河上游退化林修复45万亩、人工种草14.1万亩、天然草原改良60.9万亩,落实湿地生态效益补偿840.5万亩。投入78.5亿元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实施26661户避险搬迁安置、1512处工程治理、372处排危除险和2781处监测台站建设。
三、2024年财政管理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省人大有关审查意见,结合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财政科学管理,推动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出台《ds足球比分: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加强财源培植、强化支出保障、深化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33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提升效能、防范风险。创新建立财政支持战略找矿投入机制,将矿业权出让收益省、市、县固定分享比例调整为“与基础阶段找矿投入挂钩”。建立资产资源清查统计报告机制,组织开展全省国有资产资源“起底式”清查。优化完善车船税实施办法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实施第四轮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建立“1+3”政策体系,支持做大金融总量、推动产融合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支持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挂牌开业,积极推动省担保集团组建运营。
(二)持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修订《 ds足球比分:省级财政性资金管理决策程序规定》。制定《省级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加强多个业务板块联审联评,提升编制质效。印发《2024年度省级预算支出标准建设工作方案》,推进陈列展览、办公区室外绿化、公务租(包)车费等3项通用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完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制定狱政管理、食品检测及文物修复等3个领域专用资产配置标准。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建立“三公”经费联审机制,大力压减会议、培训、展会等支出,防止超范围超标准编列,减少非必要开支。印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指南》,组织修订40项管理办法。出台《 ds足球比分:预算评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预算评审管理职责、范围内容、操作方法、结果运用等,全面规范预算评审工作。
(三)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建立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工作机制,推动绩效监督结果与资金分配、项目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在120项资金分配中运用市县综合绩效结果,推动资金向使用高效、管理规范的地区倾斜。修订完善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管理办法,着力补齐机制短板,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坚持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上会、同步公开。对44个省级部门的106个部门预算项目统筹实施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涉及资金23.4亿元,评减率29.6%;对85个省级部门的493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监控,收回低效无效、闲置沉淀资金1.4亿元;对25个省级部门、29个专项资金和4项支出政策开展绩效评价。
(四)筑牢财政运行安全底线。坚持“三保”优先顺序,实行年度“三保”工作清单化管理,连续2年实现183个县(市、区)“三保”预算全覆盖审核,加强执行动态监测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健全预算闭环编制、资金精准调拨、执行穿透监控的长效机制。完善库款调拨保障机制,对所有市县分类实行监测,精准调拨市县库款6444亿元,对63个临时性阶段性困难市县实施应急纾困。分级分类推动化债方案落地落实,实施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管理。严格履行地方政府偿债主体责任,按时足额偿还政府债券本息。通过统筹用好化债政策、安排财政资金、处置变现资产资源等方式,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监管,落实金融支持化债政策措施。
(五)强化各类监督检查协同。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不断细化完善报送审查的预算、决算、预算调整方案、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内容,积极落实人大“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要求,认真研究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依法接受审计监督,抓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时向社会公告整改结果。推动修订《 ds足球比分:财政监督条例》,促进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建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综合认定体系。三合一推进巡视巡察、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整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2024年全省财政决算情况总体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省人大预算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审计部门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撑减弱,收入稳定性有待提升;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不够,支出结构较为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仍需加强;资金放大效应不足,引导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政策执行和项目推进跟踪监管滞后,一些领域资金绩效偏低;基层财政运行较为困难,防范化解风险压力加大。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认真落实有关规定,结合省人大预算委和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财政收入基础。加强税源涵养培植,持续引导市县发展产业、培植税源,努力提高收入质量。分类推动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激励国有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和收益贡献,着力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二是增强支出保障能力。推动各项资金早分快下,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用好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基金,完善跨部门跨级次资金整合长效机制,针对重大项目、重要行业、重点区域定制“政策包”、打好“组合拳”,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三是提升推动发展质效。加快兑现稳增长政策资金,推动接续政策落地落实。用好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政策,建立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保障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拉动。持续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优化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运作机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本土化、差异化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四是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按照全省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部署,加快制定重点领域专项改革方案。推进绩效监督地方立法,推动“三管三必须”落地见效。加强“三保”执行监控和应急处置,构建国库集中支付、执行穿透监管等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化债工作统筹调度,稳步落实既定化债方案,加大融资平台转型退出力度,严防新增隐性债务。五是科学编制明年预算。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部署,结合省人大审查要求和审计监督意见,科学规范编制2026年收支预算。落实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按照轻重缓急分层分类做好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细化项目保障清单,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和到位率。完善一般性支出全流程管控措施,健全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和监管机制,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六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有关要求,配合做好政府预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工作。抓好审查意见和有关决议贯彻落实,积极改进财政工作。主动回应人大代表关切,努力将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