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悬崖村”新闻发布会
7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凉山州昭觉县举行“再访悬崖村”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奔康的生动范例。
发布会上,凉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红卫介绍了凉山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
巩固脱贫成果
凉山如何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凉山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474.9亿元,比上年增长6.0%,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0元,同比增长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11个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郭红卫谈到,近年来,凉山州累计选派3132名第一书记、5904名工作队员扎根基层,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594名优秀人才开展“组团式”帮扶,到位各类帮扶资金66.5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222个。
在监测帮扶上,创新“网格化排查+精准化识别+多元化帮扶+规范化消除”四位一体监测帮扶模式,截至6月底,累计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5.82万户24.97万人,对每户监测对象因户施策落实不少于2项的帮扶措施,有效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在民生保障上,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重点人群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3.99万户,全州自来水普及率达88.16%。
不仅如此,立足资源禀赋,当地深入实施“三大强州”战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成型。农业产业持续提质增效,过渡期以来,共安排衔接资金177.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类项目4415个,带动102.3万人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建成省州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25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及以上的村达571个;打造“悬崖村”“建昌古城”等IP。
此外,当地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已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85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8.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9%,全州农村公路里程达2.54万公里,通行政村率100%。
从“贫困角落”到“优秀村”
悬崖村的“蝶变密码”是什么
“悬崖村之变是‘中国最贫困的角落’破茧成蝶的缩影。”昭觉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白此联说,悬崖村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 ds足球比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的焕新“蝶变”。
除了悬崖村,改变的还有三河村、火普村。当地通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悬崖村、三河村、火普村全年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00万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8274元。
取得此成效重点实施了哪些举措?白此联围绕四个方面作介绍。
在坚决织密巩固脱贫“安全线”方面,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累计消除风险5283户22742人;落实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监测响应机制等措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在持续打好优势产业“特色牌”方面,建成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5+2+2+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构建起“1个省四星级、2个省三星级、8个州级、2个县级”梯次集群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矩阵。白此联表示:“力争到2026年,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增加值突破4000万元。”
在多点发力鼓起增收“钱袋子”方面,当地通过携手帮扶地区和单位搭建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逐年开发公益性岗位7711个,促进劳动力务工就业41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12.6亿元,其中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5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8.8亿元。
在精心绘就幸福彝乡“和美图”方面,当地探索实施“五改行动”“三区分离”“六小工程”“十个配套”。
白此联说:“今年年底,乐西高速将全线贯通,明年6月西昭高速将试运行,‘十五五’期间,宜西高铁将规划建设,昭觉即将迎来高速、高铁‘双高时代’,更加全面融入成都‘三小时经济圈’、西昌‘一小时经济圈’。”
“国企+村集体+村民”模式
“天空之谷”如何激活云端资源
凉山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苏解放介绍,2023年以来,凉山文旅集团以建设教育研学基地、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体验营、国际自然地理研学集结社为落脚点,投建昭觉悬崖村天空之谷项目。
“项目一期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6.8万人次、团队56批次。”苏解放说,该项目实行“国企+村集体+村民”的运营模式。建设过程中,已优先使用悬崖村及周边村民劳务用工8200人次,带动村民增收185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费用及补偿费用增收1153万元。项目达产后,悬崖村每年分红不低于38万元。此外,项目优先培训、录用本地村民。
在苏解放看来,长2.8公里、宽1.5米、2556级梯步、最陡地方坡度60度、海拔跨度370.1米的悬崖村钢梯是天空之谷项目的核心资源。据悉,2024年,悬崖村钢梯获“海拔跨度最大的钢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攀岩与文旅融合的象征。
目前,项目二、三期正有序推进,当地将进一步打造村史馆、悬崖书店、低空停机坪、峡谷探险营、村乐体验营、温泉山庄等业态内容,形成云端极限矩阵、古彝文明解码、生态康养示范、研学教育品牌四大核心产品。
人均收入从5千到近2万
“无处不在的变化”看得见
“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之前的2万元到2024年的23万元增长了11倍,人均收入相比2018年之前增长了292%。”昭觉县古里镇党委书记帕查有格用一组数据展示了悬崖村“无处不在的变化”。2018年之前,全村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到2024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9600元。
帕查有格具体谈到,2017年,凉山州、昭觉县两级财政投入100万资金,乡村投入3万人次劳动力,耗费120吨钢材,建成由6000根钢管组成的钢梯。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当地阿土列尔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不仅如此,悬崖村创新和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其中,村里注册了“悬崖村”农产品系列品牌,以“农户+村集体+公司”的模式,带领村民们发展脐橙、油橄榄、绵羊养殖等项目。
“目前,全村已种植油橄榄315亩、脐橙45亩。”帕查有格谈到,2022年以来,当地通过油橄榄产业实现劳务、土地流转等收入近30万,销售“悬崖村”脐橙8万余斤,农户自主经营销售脐橙农户平均收益约2000元。
此外,昭觉县城北镇昭美社区文书、悬崖村村民莫色格服介绍了昭美社区的基层治理情况。
“我所在的昭美社区共974户,其中有38户是悬崖村村民,去年,我们开展了31次环境整治行动,13场文化建设活动,同时,围绕社区建设、安全防范等问题,还开展了28次社区议事会议,逐步实现‘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有就业、能致富’目标。”莫色格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