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92期
ds足球比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7月19日
自我加压精准发力
ds足球比分: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补短板强根基
为全面督促南部县、广安区、蓬安县、前锋区和华蓥市等我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工作进度,6月中旬,省领导刘国中、侍俊、曲木史哈、甘霖、王铭晖分别带队,率11个省直部门负责同志,赴5个县(市、区)开展了现场检查评估。目前广安区和前锋区贫困发生率已低于3%,蓬安县、南部县、华蓥市虽高于3%,但自我加压,分别提出2.6%、2.8%、1.2%的作战任务。5个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集成,奋力“闯关夺隘”,打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预计今年能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南部县“五个抓实”打硬仗。一是抓实“四小工程”培育到户产业。分户规划落实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让10339户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二是抓实“三个一”提高就业能力。对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培养1名以上大中专学生,帮助1.1万贫困户每户培养1名技术明白人,结对帮助7500户贫困户每户培养1名劳务致富能干人。三是抓实特殊贫困群众救助。县级投入2300万元,把贫困群众县内就诊自付比例控制在8%以下。对6807名贫困群众实行低保兜底,对1700名贫困残疾人落实生活及护理补贴。四是抓实“五型经济”增加集体收入。42个村利用塘库山林等集体资产租赁或自主经营增收;27个村招引业主开发荒山荒坡增收;39个村成立农机合作社增收;2个居民聚居村开办小区物业增收;47个村以政府性投入部分入股龙头企业分红增收。五是抓实基础设施强基础。严格标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坚守每户“补贴最高不得超过6万元”和“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两条底线;整合资金15亿元,依托嘉陵江、西河和升钟湖“三大水源”,建成6个大型制水厂,铺设9条供水主干线,形成“三源六厂九线+N”的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体系,解决了65万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
广安区“九大行动”聚力量。一是开展生产和就业扶贫大行动。对8341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施特色产业、庭院经济、利益联结和劳务经济“四大增收计划”。建成扶贫产业基地7.2万亩,47个摘帽村形成1-2个长效产业。二是开展住房安全大行动。启动总投资6.4亿元、3751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今年脱贫村所有C、D级危房户全部进行改造。三是开展兜底保障大行动。实现农村低保线和国家贫困线“两线并轨”,贫困低保户保障水平高于3120元。四是开展救助扶持大行动。针对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占81.1%的实际,建立大病救助等“多位一体”救助体系。五是开展集体经济培育大行动。通过资源开发、土地流转、资产增值等方式,80%的贫困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六是开展贫困村硬件达标大行动。摸排出未达4米宽村级公路409.6公里、不达标村卫生室57个、不达标文化室21个、2.1万人安全饮水不达标等问题,加紧补短板。七是开展社会帮扶大行动。引领社会捐款捐物7200余万元。八是开展扶贫扶志大行动。建立互评管理机制,常态整治脏乱差,引导贫困户自觉养成文明、卫生良好习惯。九是开展脱贫攻坚创先争优大行动。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以实际成果检验“两学一做”成效。
蓬安县“五大工程”补短板。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50个退出贫困村通上硬化路、32个村用上互联网,1.73万减贫群众全部用上安全电,1.32万人喝上干净水。二是实施产业扶贫“三百工程”,新栽柑桔1.1万亩,发展经济林木2.3万亩、无公害蔬菜1.8万亩,新建“玉—豆—草—畜”循环种养殖千亩基地4个。三是实施“四好”新村扶贫工程,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加强感恩奋进教育和村风文明建设,全县建成新村聚居点21个,实施“五改三建”1053户。贫困群众因住居和环境改善,患病率下降30%,上访率、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80%。四是实施技能培训,目前已开设培训班100期,培训贫困群众1.24万人次。一些贫困群众通过焊工技能培训后在县工业园区务工,月收入达到3800元。推行“511”教育扶贫模式,全县无一适龄儿童辍学。五是实施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工程,贫困村卫生室、文化室、便民服务中心建成85%以上。
前锋区“五大支撑”摘穷帽。一是以区域经济为支撑斩断贫穷根子。以区域经济大发展夯实脱贫根基,以脱贫攻坚大投入稳定经济增长,掀起新区创业兴业热潮,县域经济发展连年升位,累计实现32694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18%。二是以公共服务为支撑改变贫穷面貌。突出抓好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发展。全区254个行政村,通村硬化路232个,163个村有卫生室,80%以上的指标达到退出条件,80%以上的贫困户、贫困村达到退出要求。三是以精准之策为支撑摘掉贫穷帽子。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织牢政策兜底保障网,脱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全面落实,贫困群众每人收入水平不低于3100元。四是以内生动力为支撑坚定奔康信心。同步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大力开展“立村规、晒家训、明家风”、前锋最美人物评选等活动,深入挖掘脱贫能手、树立致富典型,引导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五是以项目资金为支撑确保如期摘帽。安排区级财政资金1.05亿元(占区级财政总收入25%)、整合项目资金3.57亿元,形成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社会、群众多元投入格局,扶贫项目进度达80%以上,预计今年10月底可全面竣工。
华蓥市“五个加法”攻难关。一是坚持“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实施低保供养金自然增长、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提标等五项“兜底政策”,实现低保线与国家贫困线“二线合一”。二是坚“发展产业+培训就业”。实施“三次产业+脱贫攻坚”嵌入式扶贫,把“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三项收入作为脱贫增收的核心要素,连片产业带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9万亩,带动728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实现利益共享,户均年增收达780元。全市106个行政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达92个。完成1213户贫困家庭庭院经济建设,每户可实现年增收600元。三是坚持“生态搬迁+移民安置”。对省上有明确资金来源而资金暂未到位的,一律先行垫资实施,先后将112个扶贫项目作为应急工程加快实施,节约了一半以上时间。四是坚持“社会扶贫+精神扶贫”。带动社会各界捐赠帮扶资金4158万元。领创电子等企业探索“扶贫车间”,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对象实行家庭作坊式代工,带动8个乡镇街道186户贫困家庭年增收8000-10000元。五是坚持“整村扶贫+插花扶贫”。对43%分布在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实施到村项目129个、到户项目2.1万个,分别占全年任务60%、68%。对57%散居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实施到村项目26个、到户项目2.3万个,分别占全年任务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