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93期
ds足球比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7月20日
乐山市“四种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针对贫困户资源分散,资产增收难的问题,将贫困户资产折价入股,采取委托、合作等经营方式,让贫困户分享红利。一是开展“股份合作”扶贫。马边县劳动乡柏香村20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收益按农户与公司7:3分成,核桃基地丰产后每户年可增收3500元。二是开展“务工计价投资入股”扶贫。金口河区吉丰村将46户贫困户与合作社建设3万平米的种植基地,贫困户以劳折资150万元,分别占股72%、28%。去年,贫困户务工收入和比例分红76万元,户均收入16500元。
投资收益扶贫模式。针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将财政扶贫资金整合为村集体经济,打捆入股,量化给贫困户,实行贫困户收益保底、按股分红。一是开展股权量化扶贫试点。马边县光华村将17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到茶叶合作社,量化到152户合作社社员和22户精准扶贫户,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2万元,实现可分配赢利5.5万元,户均分红320元。二是开展“股权量化+贫困户投入折股”试点。夹江县中兴镇将200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量化给250户贫困户;依托龚沟村“柑橘园”和高洞口村“黄金芽茶叶园”,吸纳250户每户投资800元,开发180亩产业扶贫攻坚园,预计每年户均收益1万元。
理财收益扶贫模式。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将无指定用途的社会扶贫捐资或国家安排到户的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户,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帮助其获得理财收益。一是开展小额信贷理财。沐川县碑坪村帮助25户贫困户获得小额信贷资金125万元,以协议形式委托驰阳公司经营,贫困户5年内每年可获得3%的政府贴息和3000元以上分红。二是采取“委托经营、固定分红”的模式。马边县珍珠桥村整合社会捐赠资金和扶贫项目资金150万元,购买优质肉牛,委托给乐山骏马公司经营,77户贫困户可持续8年每年享受固定收益2000元和固定分红。
金融造血扶贫模式。针对农业信贷投放成本大、风险高导致涉农企业和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创新授信模式、扩大信贷规模。一是采取“彝区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试点”。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出资300万元,建立扶贫担保基金,定向为涉农微小企业和专合社等带动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已发放贷款1780万元,预计年人均增收超过1300元。二是推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放贷银行单独设立一套授信评级系统,对贫困户全面授信评级,引入保证保险,降低还贷风险。全市已发放全贴息免担保贷款859万元。
泸州市“3个3”助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三个强化”保障驻村帮扶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选派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二是强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工作例会、台帐登记、工作报告、考勤等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到村时间等帮扶要求,落实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误餐、交通、住宿等待遇;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坚持“一月一总结一计划、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将干部驻村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奖惩逗硬。
“三个举措”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一是真帮实扶。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规划发展措施,落实农村幸福院、农网改造、人畜饮水、财政奖补等项目。二是培育支柱产业。鼓励帮扶单位组织村社干部、本地能人大户和村民代表到其他地区学习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引进发扬。三是服务民生。认真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等活动。
“三个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壮大干部队伍。二是抓好阵地建设。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村升级改造活动阵地,更换办公设备,促进活动阵地提档升级。规范设置党务、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和更新有关事项,提高党务、政务公开透明度。三是抓好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等党总支工作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和村财务管理等村委会工作制度,并编印成册,组织村社干部认真学习。